客服热线:0576-88550130   
 
 
点击这里使用QQ登录
登录
注册
 
比赛首页
比赛介绍
作品展示
评选结果
个人中心
评委中心
作品展示
浙江仙居白塔镇吕桥头村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吕桥头村》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村貌老宅》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村貌老宅》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村貌老宅》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村貌老宅》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水坑头》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水坑头》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院落》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晾米面》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晾米面》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晾米面》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晾米面》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院子》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挑粪》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挑粪》 
拍摄地点:仙居白塔镇吕桥头村      拍摄时间:2012-10-07     
作品标题:   浙江仙居白塔镇吕桥头村
作品介绍:  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地方,只有你深入实际最基层,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我母亲是白塔镇人,先前我对浙江仙居白塔镇吕桥头村历史有所了解,这次有幸深入到了浙江仙居白塔镇吕桥头村实际走走看看,收获很大。 回顾农民起义历史,游仙居吕师囊故乡——吕桥头村 中国史上较大的农民起义发生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吕桥头村。这个著名历史上农民起义,席卷了台州乃至整个中国,在中国农民起义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仙居农民起义与方腊相互呼应,狠狠打击了北宋王朝的残酷统治,在中国掀起了中国农民起义序幕。这一段活生生历史,如今已被后人所淡忘,白塔镇吕桥头村老人的嘴中,依稀还能听出,他们老一辈人那一艰难辛酸的战斗历程。尽管他们的后代们已对过去已不甚了解,但全村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举村逃避,隐姓埋名,家毁村亡记这一段历史,却写了血泣山河的历史篇章。 我从大神仙居回来前往这一历史名村,村不大,却是非常精致。一条清清的溪水穿村而过,在每家每户前盘旋而去,形如云南丽江水流格局。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方荣德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这位近50岁的中年男子告诉我们,他们村原来叫吕高田村,现在是在马路的对面,起义后,宰相童贯下令株连九族,满门抄斩,结果吕家村留下只是很少一点香火。现今的村是以后逃来的人在村的附近重新再建的,改名为吕桥头村。在村中行走,这里的建筑没有了昔日高高的马头墙,新老建筑交相呼应,错落有致。村民们十分的友好,一路上问我们吃过了没有,没吃到他们家吃,让我们一行人好生感动,多好的吕师囊后裔们。 相传村里的祖师吕师囊是个大好人,乐善好施,他生于1083年,死于1121,当时的吕桥头属于仙居县的十四都(今白塔镇)吕高田村人。吕师囊初为摩尼教首领,常“散金于人”,扶贫济困;“人有急,辄为排解”,有“信陵君再世”之称,不少人直称呼他为“信陵君”。北宋宣和二年(1120),仙居大旱,遍地饥民。宣和三年春,饥荒更趋严重,官府四出催逼税赋。三月十日,吕师囊和白塔一带百姓千余人被征给县署送粮。到下石井渡口时,又饿又累,要求小歇,反遭押粮官的毒打。吕师囊忍无可忍,跃上一处高坎,挥臂怒吼:“逢此饥岁,官输民粮,乃天公地道,今反向民敲骨吸髓,天理何在耶?!”教友吕助乘机传播:“方见师囊水影已冠紫金,服龙袍,乃真天子王者兆也!”众起响应,打死押粮官,并散粮救饥。白塔寨巡检邹进、县尉徐默成率官兵前来镇压,被全歼。起义军当日破仙居城,宣布废“宣和”,以方腊年号“永乐”纪年。永康、永嘉一带百姓和教徒也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号称十万。 三月十三、十六日和四月初四日,吕师囊三次围攻台州,未克。四月十三日,挥师两路,攻取天台、黄岩县城。四月底,方腊被捕。吕师囊率部给折可存、刘光等部宋军以迎头痛击,并攻克乐清县城。还会同青田起义农民攻打温州,重创宋军姚平仲、杨震等部。五月,江淮荆浙宣抚使童贯调15万“西北劲兵”镇压浙东义军,吕师囊部受压力越来越大,形势恶化。六月,义军被围困在黄眼硖石口,血战竟日,突围时军师吕助被俘牺牲。七月十六日,师囊联合永嘉义军俞道安部,再攻温州,围城36天,终因宋援军赶到而再次失利。俞道安在永宁山(永嘉县境)牺牲。义军在黄岩断头山遭宋君折可存部围困,多英雄战死。吕师囊伤重跳崖被俘,解至临海,先被箭射,后遭裂尸。台郡贫苦百姓暗自痛哭不止。 吕师囊起义军被镇压后,童贯下令“赤其族”,对吕的族人和教友进行斩尽杀绝。吕高田全村被毁,血流成河。多年后,一些幸存者从逃亡地迁回,在原吕高田村东的韦姜溪桥头重建家园,名吕桥头。 村委会主任方荣德指着村头的一个小桥头说到,吕桥头村这个桥是代表村名。古代的小桥现今显得如此小,但上面却铭刻着依稀可见的吕桥头的历史。尽管只有九块石板埔成,但却是吕桥头人九九归一的思想。顺天意,安份守纪,过可耕可读的田园生活,在吕桥头人的思想上已经印上了深深的烙印。吕桥头村人大多数是过平静的日子,起义后吕桥头村显得异常平静,幸存者的后代们早出晚归,勤劳耕作,保证了子孙后代的香火延续。 吕桥头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历史以来都盛产红糖,村头至今还保留着榨糖的工具,几吨重的榨糖石,相互凹突,想想当时这样的榨糖工艺在周边的村是少见的。如今榨糖已不做了,十元一斤的红糖价格让村里人都不种植甘蔗了,以至于传统的榨糖设备躺在村头,无人问津。吕桥头米线也是一流的,大凡县城里的人都要赶到这里来买,这里的米线口感好,顺滑,不粘口,品质优,做汤面和炒面都是极佳的上品。我们一行人都买了十几斤带回品尝,人人称赞叫好。 这就是吕桥头的历史! 吴智麟 13359221002 zhilinwu@126.com qq:195303763 
 


         
返回首页 | 关于天下摄影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摄影互动 | 招聘栏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天下摄影交流群:一群:35765943    二群:176326500  人像群:90556132
Copyright © 2009-2014 台州市天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265号

浙ICP备12002614号 网站法律顾问:陈明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