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76-88550130   
 
 
点击这里使用QQ登录
登录
注册
 
比赛首页
比赛介绍
作品展示
评选结果
个人中心
评委中心
作品展示
御街•二十三坊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十五奎巷,东起中山南路,西至城隍牌楼巷,接丁衙巷。 对于“十五奎巷”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巷内徽州会馆里有一大石龟,俗名石乌龟巷,因嫌其不雅,改称十五奎巷。另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巷里的居民多擅长骑马射箭,科举考试时一举得中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读成“十五奎巷”。  十五奎巷这条巷子北面的住宅大多面街背山、临街设店面,内部兼做起居室。为适应江南的气候,这里的民居多是屋顶铺青瓦,室内多铺石板,是清末民初典型的杭州民居的“营造法式”。 从巷口向里走几步就能看到十五奎巷26号民居建筑,是建于民国时期、两层木结构的房屋,正是典型的杭州传统民居建筑,也就是“杭州墙门”的模样。墙门的外表已经粉刷一新,斑驳的木门上有”铁将军“把门。值得一提的是墙门最右侧一块老底子的石制老墙界,模糊还能看出“兰玉堂”三个字。摸一摸,你能体会到岁月打磨出的粗粝质感。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白马庙巷在紫阳山麓,南起严官巷,北折东与中山南路相接,长256米,宽2.5米。 白马庙祭祀“白马”,传说有“泥马渡康王”的神话: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康王赵构(后来成为宋高宗)被金兵追杀至江边,突然出现一匹白马,渡他过江,至此地饮井水化为泥,原来此马乃彼岸庙中泥马。明清时,人们索性把这条小巷改称为白马庙巷。现白马庙已不存在,巷名依旧。 白马庙巷巷口向里走,有整饬一新的上山石阶,还有铁栏杆扶手。白马庙巷口有一井,叫做“紫阳泉”,原来叫瑞石泉,又名马泉、饮马泉。目前白马庙巷的两边大多是白墙,有些还在粉刷中,“L”型的路灯立在两侧。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高士坊巷,因北宋高士徐复(冲晦处士)居山南岭上而得名。南宋时,此地为中央官署三省六部之处。三省者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者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高士坊巷的德馨堂建于清末民初,二层砖木结构,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为市第六批历史建筑。目前仍可见到清晰的“德馨堂”老墙界。 高士坊巷4、5、6、8号建筑为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之一,二层砖木结构,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四牌楼东起城隍牌楼巷,西至元宝心,南连丁衙巷,北通十五奎巷,长约二百米。旧称“四贤巷”,亦称“十五间楼”。 十五奎巷南口向四牌楼方向走,就是修缮一新的“民不能忘”牌坊。这里原有为纪念祀伍员(伍子胥)、褚遂良(唐初大臣、书法家)、岳飞、于谦四位先贤而建的“忠节祠”,现在的“民不能忘”牌坊是根据文献资料还原的,上面记述着四位先贤的生平事迹。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察院前巷东起中山南路,西至太庙巷,可登瑞石山(紫阳山),中折北至城隍牌楼巷。全长300米,路宽4米。 南宋时,这里是左右丞相府的所在地,元为御史南台所在,明改为都察院、巡按院,巷名由此而来。清康熙末年(1722)又改造为万岁龙亭,为节日文武百官朝贺以及拜表迎诏的场所。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严官巷上山道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清名茶锹弄,民国时称茶啾弄,啾实为钞之误。元榷茶提举司设在此,为榷收茶钞之地。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燕春里寓意“燕子春归来”,长40米,宽3米。这是一条最有“民国范儿”的坊巷。 走进这条石库门里弄,抬眼是满山的青山绿树,低头是触目的青砖、界碑、山花、老井、黑门、红窗……放佛走入上世纪30年代。短短一条巷,几乎都是保存完好的优秀石库门建筑,门楣上有精美的浮雕花饰。 燕春里8号、9号之间的“姐妹井”,井底下是相通的,共享一脉清泉。两口水井的形制皆为水泥井圈,石板井台,砖质井壁,井深约8米,是典型的民国时期水井的构筑方法。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丁衙巷位于紫阳山麓,北起城隍牌楼巷,与十五奎巷相接,南至瑞石亭。紫阳山麓旧有丁仙巷,明末有丁野鹤隐居吴山,有竹林堂,因此称其为丁衙巷。丁衙巷西折可上瑞石山、宝成寺。 丁衙巷两端都是传统民居,中间被现代小区分隔开来,属于比较典型的分段式街巷。巷内,在一排垃圾桶旁搭了一个漂亮的六层花架,还有自动滴灌系统,里面种着薄荷、吊兰、月季、喇叭花等,将这个小小的垃圾站打扮得花俏清新。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严官巷东隔中山南路与上仓桥相接,与白马庙巷、高士坊巷形成十字交叉,西连云居山麓,有石阶可达山顶;周边与南宋皇城遗址、太庙遗址、三省六部遗址相邻,是一条长不过200米、宽约5米的小巷。   严官巷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十分厚重,考古发掘得知"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前后叠压着6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层。目前在中山南路199号建有“南宋遗址陈列馆”。   随着朝代的更替,严官巷历经变迁。元代时改修为石板大道,明代严官巷又称仁寿里,1966年改名红健巷,1981年恢复旧名,2005年拓宽为路,经万松龄隧道与南山路相接。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宗庙。元时又有榷茶提举司。太庙巷西首有南宋宰相韩侂胄的南园(阅古堂)遗址。 巷中原有宋皇室家庙。1997年旧城改造时曾发现遗址,在其上开辟“太庙遗址公园。太庙巷18号原有“廉泉”井一口,后拆迁时搬迁安置于今河坊街与小井巷的交汇处,井旁有一组雕塑,成为一大景观。 太庙巷58号建筑为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之一,建于20世纪50年代。该建筑为杭州市拱砖薄壳结构三处实验房之一,是中西方建筑风格交融的产物。屋顶的吊灯、雕花,上楼梯两旁圆润的墙壁,都带有前苏联的建筑风格。 太庙巷中的潜庐是杭州硕果仅存的山岬园林(岬,是山向外面伸出来的山包),体现了中式园林和西式洋房的中西合璧。面积大约有3亩多,目前仍有何绍韩的后人在里面居住,所以一般人无法进去一窥其妙。潜庐的大门,原是现在紫阳卫生院大门所在的位置。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察院前支路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城隍牌楼巷,东起中山南路北段、西接四牌楼。南通大马弄,北接十五奎巷,长330米。 曾是康熙皇帝上山祭祀的必经辇道。当年御驾辇道的气派,从如今登山的石阶中,仍可见一斑。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勤远里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泗水弄东起中山南路,西至白马庙巷。原名“撒尿弄”,因难听而遂改名为泗水弄。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晓霞弄名字始于清朝,有诗曰:“晓霞举处已轩轩”——一早登上楼馆,启窗见了朝霞。 清光绪年间,当时杭州的士绅丁申、丁丙曾从晓霞弄上吴山,去观钱江潮的景色,于是有了这首《登吴山酒楼遇雨》:“山楼高面钱江起,揽胜清樽笑共看。斜阳远随潮势落,层云忽送雨声来。林宗巾折光思垫,杜甫诗成尚待催。向晚淋漓归去也,灯前重拟醉新醅。” 晓霞弄的巷口处有一块不大的花坛,松柏、小灌木、山石等排列得错落有致。巷内还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给小巷带来一片阴凉。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周衙弄东起中山南路,西至茶啾弄,与城隍牌楼平行。因有邹虞者居此,故名。清时讹为周衙弄。清杭协署(浙江水师衙门)设在弄口,故曾称水师前直街。弄内原有两个会馆,今天为社区内通道。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花生弄里没有花生,却曾住过一位大明星王晓棠(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演金环、银环)。 “记忆中的王晓棠,相貌极好,很喜欢穿旗袍,我们知道她是大明星,但那时候和现在的小男孩小女孩追星是不一样的,远远地看到,或者是她就在身边,我们都不哄上去的,静静地看着她就好了。” “王晓棠的妹妹王晚棠,还曾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她也很漂亮。我们的房子就和王晓棠家隔着一道围墙,他们家地面上铺着红地板,经常传出音乐声。” “王晓棠去上海后,再没回过我们住的巷子。”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方井弄因弄内有一口方形古井而得名。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瑞石亭 东起大马弄,西至丁衙巷,长100米,宽4米。南宋时叫井亭,民国时改称瑞石亭,以亭而得名。 瑞石亭与丁衙巷的交叉口,有一口四眼井和一个洗衣台,居民们都在此洗衣、打水。 瑞石亭两侧的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屋前两侧摆放盆花,有些还搭上了丝瓜架。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井弄南起十五奎巷、北倚吴山、伍公山,短短的八十米弄堂里,现在还有3号墙门、10号墙门和21号墙门里的三口古井。“井弄”之名名副其实。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元宝心是古代皇帝的上山御道,因地势高高拱起,如元宝“心”而得名。元宝心的东面连接四牌楼、城隍牌楼。这条路古代是皇帝上山的路,康熙、乾隆几次上吴山都经由此路,从元宝心连接的登山道有宽阔、整齐的石砌台阶,可见当年皇家气派。 元宝心里有石观音阁,建于明晚期,为一四合院建筑,内大殿倚崖而筑,正中镌一观音像,旁镌有形态各异的罗汉像。上世纪60年代中部分被毁,今为民居。元宝心60号有阮公祠,系祀清浙江巡抚阮元的祠堂,不过,这两处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 
返回顶部>> 照片说明: 大马弄南起太庙巷,北至城隍牌楼巷,长23米,宽4米。1966年称韶山巷,1981年复称大马弄。“大马弄”这三个字是从毛泽东笔墨中拓下的。   2012年4月份,大马弄5号发现了一个写有“豊记宏安茶行”字样的老石库门,据初步推测,石库门建于清末民初时期,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宏安茶行开办于1943年。目前,已经开始保护性修缮。  
拍摄地点:御街二十三坊      拍摄时间:2012-09-29     
作品标题:   御街•二十三坊
作品介绍:  “御街•二十三坊”为杭州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市井风貌街区,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整治,于2012年10月前修缮完毕崭新亮相。 “御街•二十三坊”是指以杭州太庙遗址为核心,覆盖万松岭隧道以北、伍公山麓以南、中山南路以西、紫阳山麓以东范围,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这中间的坊巷及周边部分支小路统称为二十三坊,分别是:十五奎巷、晓霞弄、井弄、茶啾弄、丁衙弄、城隍牌楼、四牌楼、察院前巷、察院前支路、勤远里、周衙弄、大马弄、花生弄、元宝心、方井弄、丁衙巷、瑞石亭、燕春里、太庙巷、白马庙巷、高士坊巷、严官巷(严官巷上山道)、泗水弄。 这些坊巷大多得名于南宋时期,坊巷内的很多院落都是清、民国或新中国成立初期建造的。这里是杭州最市井的老旧街巷,有皇帝上山御道、有宋代英雄施公庙、有市井小庙普福庵、有山地园林潜庐、有百年名校紫阳书院、有杭州名井紫阳泉、有高士坊巷、严官巷、太庙巷、白马庙巷、大马弄等,众多历史遗痕散落其中,是杭州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生活街区。  
 


         
返回首页 | 关于天下摄影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摄影互动 | 招聘栏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天下摄影交流群:一群:35765943    二群:176326500  人像群:90556132
Copyright © 2009-2014 台州市天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265号

浙ICP备12002614号 网站法律顾问:陈明律师